6月27日上午,随着首辆电客车缓缓驶出重庆东站,标志着由铁一院总体牵头设计的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东延工程开通初期运营,开创了轨道交通与重庆东站高铁枢纽同步开通运营的新局面。
轨道交通6号线东延工程(铁一院 供图)
6号线是重庆轨道交通线网中最重要的骨干线路之一,其中东延工程起自重庆东站,止于既有刘家坪站,全长约6.79公里,最高设计时速为100公里。全线设车站4座,其中新建重庆东站、桃花桥站、百乐园站3座车站,改造既有6号线刘家坪站。
作为国内首条不停运改造既有运营线路的地铁工程,铁一院技术团队创新采用了“独立运营过渡至贯通运营”的技术路线,充分考虑轨道交通网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有效避免了既有线停运风险,为国内其他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改造提供了宝贵经验。
6号线东延工程下穿重庆东站站前核心区TOD地块。在方案研究过程中,技术团队引入融合设计理念,通过“轨道+开发”实现了协同建设,节约土建投资超1000万元,实现了城市空间的高效集约利用。桃花桥站有效利用20米自然地形高差,设计采用明挖浅埋技术,出入口扶梯提升高度降低21%,车站服务能力提升20%。
高架车站采用“二星级绿建”标准,引入光伏发电系统,着力打造低碳示范线。在百乐园站与刘家坪站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将屋顶光伏电能并入站点既有电网,用于站点的动力和照明系统,发电面积达400平方米,总装机容量约125千瓦,年均发电量可达10.12万千瓦时。
技术团队以人性化为导向,对车站公交接驳进行专项设计,通过细化出入口周边公交港湾设置,减少换乘时间和步行距离,提高出行效率;开展站点周边景观、道路“微提升”“微改造”,在地铁出入口和附近公交站台之间设置风雨连廊,为乘客提供便捷、舒适的换乘体验。在刘家坪站北侧增设3号出入口,加强与周边地块联系,完善区域交通衔接体系,提升了整体交通便利性。
为最大程度降低对既有线路运营的影响,适应施工场地特殊性,确保施工安全,技术团队在跨越既有线100米主跨桥梁中采用转体施工工艺,实现了在重庆轨道交通领域首次采用连续梁跨越既有运营线路转体施工。
施工过程中,技术团队在既有6号线两侧完成T构连续梁浇筑工作,以桥墩为轴,借助液压牵引系统,将两座长100米、重3500吨的混凝土连续梁同步逆时针转动,最大转体角度达19度,确保两段梁体在空中实现精准对接。
重庆东站是我国“四网融合”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交汇点,也是国家交通强国“站城一体化发展”试点工程,对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构建重庆“米”字型高铁网起到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