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上午9时,随着最后一个顶推行程结束并精准落梁,标志着由铁一院牵头、中铁大桥局参建的沈海高速马銮湾EPC项目A匝道市政桥钢箱提篮拱精准顶推就位,为项目顺利通车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设现场(铁一院 供图)
作为马銮湾EPC项目的控制性工程,A匝道市政桥上跨双向8车道、车流量密集的沈海高速公路及国家管网的3条GA1级管线,主梁全长93米,宽23.5米,采用跨径90米的钢箱,拱部结构立面矢高约18.8米,拱肋内倾呈提篮状。工程设计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据铁一院马銮湾项目经理刘宗峰介绍:“本次顶推采用拱梁整体多点顶推的施工方法,自南向北顶推82.15米就位,顶推过程配合BIM管理平台技术、装配式施工等精细化管理手段,步履式千斤顶通过自平衡体系,施加极小的水平力,即可推动超2000吨的拱稳步前进。”
自大桥开工以来,项目部提前部署,积极牵头各方联动,针对本桥外部多变的控制性因素,进行了多项适应性调整。技术团队取消高速公路中间的临时支墩,对应顶推跨度由36米增大至51米,最大程度减少了工程施工对沈海高速主干道的行车干扰。同时,技术团队将高速公路上方桥面板提前安装并与主体结构一同顶推,顶推重量增加370吨,顶推结构重心前移6.4米,临时撑杆受力最大增加近100吨,保障了高速公路的运营安全。
为确保顶推施工顺利完成,技术团队以桥体前进40厘米为一个顶推循环,对每个顶推循环进行理论模拟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同现场实时监控量测结果相比对,根据准确的误差数据,发出相应的纠偏指令。“采用实时监控和动态纠偏的技术手段,我们将顶推误差控制在5毫米之内,保证了桥体的顶推精度,为钢箱提篮拱顺利顶推施工完成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铁一院钢箱提篮拱设计负责人李青介绍。
该工程是厦门马銮湾新城重要交通配套项目,建成后将打通前场二路与马銮湾西路的连接通道,缩短前场物流园区和马銮湾新城进出沈海高速的距离,对缓解城市道路网交通压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